武汉大学图书馆(Wuhan University Library)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是湖北省“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”。
武汉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,1917年正式建馆;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;1949年改名为武汉大学图书馆;2000年8月,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、湖北医科大学合并,四校图书馆合并为新的武汉大学图书馆。
据2020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,全馆文献资源总量达1844万册。印刷型文献共687万册,其中图书560万册,报刊合订本91万册,地图、声像、缩微资料18万件,学位论文18万册;2019年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534个,中外文电子书刊达1157万册,其中电子图书950万册,电子期刊207万册。图书馆藏有古籍20余万册,有300多种收入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》,66种入选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。
图书馆设有资源建设中心、文献借阅中心、信息服务中心、工学分馆、信息科学分馆、医学分馆。在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中,武汉大学图书馆有21个学科的藏书被评为“研究级藏书”,水利工程、动力工程、电力工程、测绘制图等专业的中外文书刊收藏丰富,馆内还收藏有自1907年以来的生物医学检索信息;各种比例尺国家基本地形图和航空航天地球摄影照近10万件。其中,文献借阅中心主要收藏哲学、历史、经济、政治、法律、管理、语言、文学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类文献。 [2]
文理分馆
据2010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,武汉大学文理分馆文献资源以中文、历史、哲学、政治、法律、经济、管理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计算机科学、图书情报学等方面的理论性书刊为收藏重点,馆藏文献总量达330万册。每年入藏中外文图书12000多种,订购报刊5000余种。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理分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、现代外国哲学、国际法、行政管理学、思想政治教育、共产主义运动、经济学、北美经济研究、图书馆学和情报学、中国古代文献、历史学、中国古代史、数学、凝聚态物理、空间物理和无线电物理、化学、植物学等17个学科的藏书。文理分馆拥有各类型机读文献和数据库120余种,港台及原版图书15万余册。 [6]
工学分馆
据2020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,武汉大学图书馆工学分馆藏有水利水电、电气工程、机械动力工程、土木建筑和城市规划建设等专业文献,收藏文献总量约70万册。 [7]
信息分馆
据2020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,武汉大学图书馆信息科学分馆主要收藏信息分馆收藏有自然地理、地图、天文学、测绘学、地球物理、地质学、海洋、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、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、工程光学、包装工程、摄影技术、印刷工业、航空、航天、环境科学等文献,收藏文献约80万册。 [7]
医学分馆
据2020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,武汉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馆藏图书总量约35万册,期刊3400余种,包括基础医学、临床医学、口腔医学、护理学、预防医学、药学等学科专业的文献。 [7]
古籍馆
据2020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,武汉大学图书馆古籍馆藏有线装古籍近20万册,善本800余种约1.4万册,其中有64种古籍入选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。地方志1600余种、家谱400余种。 [8]
自1995年以来,武汉大学图书馆经费逐年递增,1995年115 万元,1996年277.3万元,1997年294万元,1998年478.8万元,1999年595万元,2000年则达到730万元。图书馆提供外借、阅览、听音收视、参考咨询、情报检索、定题服务、读者教育、馆际互借、文献复制等各种文献服务。在自动化管理方面,图书馆购进了大量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。
1997年5月,图书馆建成华中地区高校第一家电子信息服务中心,1998年又将中心进行了扩建,使该中心成为一个集光盘检索、国际联机检索、INTERNET网上漫游、多媒体阅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中心。1998年6月“211工程”的三大公共服务系统之一的“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”(CALIS)华中地区中心设在图书馆。2000年7月建成了拥有68台高档微机的CALIS多功能培训教室。图书馆拥有小型计算机、塔式光盘驱动器、服务器、微机、终端和各种外部设备200多台(套)、多媒体光盘24种和网上数据库13种(内含700多个数据库)。 [3]
武汉大学图书馆设有八个国家级的文献中心,分别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( CALIS)华中地区中心、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(CASHL)华中区域中心、教育部引进文科图书中心书库、教育部生命科学外国教材中心、加拿大政府出版物收藏中心、欧共体与世界银行资料中心、 联合国资料保存馆和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。